加微信好友,了解工程报价: 18749686666

旅游景区管理理念

阅读:次    2023-12-15
  •        景区,一个让游客走出家门的吸引核,跟随者中国旅游的快速发展,正由南向北遍地开花。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景区?在当前的景区开发浪潮中,可能很少有哪个开发商真正的了解与认知。旅游开发成为了其它产业发展的油头,拿地、融资,在旅游的大环境下,都变得相对容易,利用旅游但不重视旅游甚至不懂如何做旅游,在当前的景区开发市场上,已是日常家事。

        “建设”样板化照搬,“管理”原体系硬套,“经营”口号远胜行动。中国景区一直向“钱”看,但始终难以向“厚”赚,原因就是门票经济仍是中国景区收入的支撑,很少有人愿意拿这个稳定的支撑体作为赌注进行盈利模式的适度转型。因为景区是一个小的独立个体,而且很多景区的开发都是民间资本的注入,让景区管理者站在一个点上去考虑一个面上的事的确很难做到,因为利益为先。

           景区经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盈利,还要保证长期盈利。在国内的景区开发体系中,往往是动辄几个亿甚至几十、几百亿的资金投入,要想回收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其它附属产业的经营与运作,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景区做前提,例如目前旅游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产项目,如果没有景区或旅游项目集聚人气,一切都也将是一场空谈。景区的管理与其它行业的管理可以说是即相识又陌生,相识在同一框架下,陌生在具体细节上。但要想让景区创造价值,管理又是首当其冲,没有好的管理,要创造出理想的业绩,只能说这是在买彩票。

           要想做好景区的管理,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样的人去管理,而是用的管理人员是否对这个行业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景区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原有公司抽调的,公司考虑的只在于是否有这个管理才能,往往忽略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外行领导内行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前提条件:一、有内行在景区用心干,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心胸远见达到一定层次水平。景区的管理者,是整个景区的神经中枢,每一个大的决策都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死存亡,如果管理者不懂旅游,却一味按着自己的想法经营旅游,那就好比让一个不会开车的人做司机,结果可想而知。

           景区的管理架构应该是,一把手统筹,部门领导专权专责,放权的同时强化监督(切记监督不是监控),各司其责,各掌其权,层层负责,避免交叉管理。每一个领导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景区管理体系的流畅,达到管理出业绩的目的。景区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如地方性关系处理、市场推广、工程建设、服务提升等。景区的管理应尽量避免职位交叉,一人多岗。用人应遵循因才施用,对于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定位,都应该是专人专岗,经常性的调换,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岗位服务下滑等现象。在景区管理以及运营的体系中,每一个岗位都应明白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尤其应该明确,否则很容易出现交叉管理,越权管理,最后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

           有责无权,工作人员工作会畏首畏尾,最后导致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复杂的工作纠结化,最后导致执行力变成空谈。有权无责,则会出现自我中心化,主观意识主导行动,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及影响。所以权责并重是一种互相制约,同时也是景区管理的必备利刃。景区的管理简单归纳就是:领导下达命令,各部门执行命令,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这个线是怎么走的那就应该是各部门的事了,作为领导不应过多干预,这就是用人之道。很显然,领导要是什么都去做那还要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何用呢?干脆自己做吧。用人之道在于用别人的能力为自己创造价值,一个领导不仅要会用人更要会留人,如果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能理解,就不必谈管理了。

           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没有人的参与就很难说是管理,好的管理与经营,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景区管理类人才极为匮乏,要想收罗人才就要在走出去的同时,加大原有人员培训,力争自己培养旅游专才,在自己培养为基础的前提下,再走出去招贤纳才,这是景区人才的最佳路径。所谓的景区管理之道其实就是,选对人、用对人、敢用人,权责同放,大格局统筹。

  • 上一篇:休闲旅游景区开发的几点事项
  • 下一篇:文旅景区开发运营管理分享
  • 推荐阅读

    400-9935-977

    版权所有 © 郑州大齐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邮箱:1991976307@qq.com
    官网:http://www.zzdaqi.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纬二路9号
    备案号:豫ICP备17003333号-1

  • 微信公众号
  • 大齐旅游抖音
  • 大齐建设抖音